炎炎夏日,熱情似火。7月1日至5日,浙大城市學院法學院組織的“尋訪杭州千名青年——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調研實踐團”在杭州各區展開了為期5天的實地調研。6位指導教師帶領55名學生,深入杭州七大城區,用心傾聽來自青年的聲音,探索杭州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成果、挑戰與治理之道。
實踐團足跡遍布上城、拱墅、西湖、濱江、蕭山、余杭、錢塘等區,走訪了拱墅區康橋街道、西湖區黨群服務中心、蕭山區圖靈小鎮、樂富創意中心、旭航網絡科技公司等地。截至7月5日,團隊共收集調研問卷1588份,形成訪談記錄60余篇,取得了豐碩的調研成果。
基層社區:青年力量助推城市治理 在康橋街道,一位95后街道辦事員表示:“青年是基層治理的主力軍,杭州市服務型政府的理念時時刻刻影響著我,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他堅定地表示將繼續扎根基層一線,為基層治理貢獻青春力量。
創業園區:青年創客點贊營商環境 在旭航網絡科技公司,創始人對杭州的營商環境和創業扶持政策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杭州的服務型政府建設令人贊嘆,這堅定了我繼續在杭州創業的決心。”
實干企業:青年人才感恩政策扶持 浙大城市學院18級優秀畢業生汪先生,現就職于浙江泰普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正在申請杭州市E類人才。他感激地說:“杭州早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感謝市政府給予高校畢業生的生活補貼與住房補貼,幫我解決了剛畢業時的資金難關。”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浙大城市學院法學院領導班子一致認為,暑期社會實踐是踐行“實踐智慧”的重要途徑。通過在干中學,以學促干的方式,將“公共為先,管理至善”的理念深深烙印在行政管理專業學子的思想與行為中,切實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
實踐團指導老師張嵐表示,團隊將在本月底完成詳細的調研報告。她強調:“我們將深度挖掘問卷數據信息,提煉精華,為杭州乃至全國的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路徑。”
立足杭州,面向浙江,服務全國。浙大城市學院法學院通過此次實踐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地調研經驗,更為杭州市有關部門提供一手的青年發展數據和建議。這次調研活動的成果,有望為推動杭州乃至全國的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