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絲瓜的采摘達到了最佳時機。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棠樹鄉的“窯墩村絲瓜絡儲存基地”,一排排絲瓜整齊懸掛在藤上,宛如大自然編織出的綠意盎然的網格,生動地呈現了豐收的喜悅與希望。近日,安徽農業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暑期三下鄉“赴舒城絲瓜絡種植基地調研”社會實踐團隊在指導老師陳玉霞的帶領下對這里進行了深入調研,探尋了其背后的發展故事與未來展望。
圖為窯墩村絲瓜絡部分種植基地。周娟 供圖
科技賦能,豐收的詩篇
在調研中,團隊成員發現窯墩村絲瓜絡種植基地在生產過程中充分利用了現代農業技術。對絲瓜培育過程中如何選擇良種、如何播種育苗、什么時候定植、如何進行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等問題,制定詳細的種植方案。其次,采用打卡機制,實現采摘信息溯源和生產加工過程追蹤,科學化管理絲瓜種植。再者,采用“專業+合作社”的模式,規范化管理絲瓜種植流程,確保了高品質的生產。這些先進的技術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使得產品質量穩步提高,為農民帶來了更為豐厚的回報。
絲瓜絡夢,豐收之路
在村支部干部周園園以及郭德山的帶領下,團隊參觀了窯墩村的絲瓜絡儲藏和加工基地。加工后的絲瓜絡可以制作成多種現代家居產品,如絲瓜絡鞋墊、保健枕、沐浴品、洗碗球、拖鞋等。目前,窯墩村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絲瓜絡產業鏈,包括品種選育、大規模種植、采摘加工、剖瓜、絲瓜絡加工、品牌包裝以及助農銷售等環節。這個完整的生產鏈有效地提升了村民的收入。
團隊成員作為對互聯網產業敏感的青年,建議村民充分利用電商平臺和“微店”等網絡銷售渠道,建立成熟的銷售網絡。他們還建議開展農產品網上營銷技能培訓,以進一步提升絲瓜絡產品的品牌效應和銷售市場,彌補目前產品銷售渠道不穩定的問題。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窯墩村絲瓜絡加工基地。周娟 供圖
汗水與笑容:鄉村振興的心路歷程
與當地農民的交流讓團隊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他們的熱情與希望。在采摘絲瓜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們親身體驗了農民的辛勞與喜悅。他們卷起袖子,加入到采摘的隊伍中,感受著在炎炎夏日下彎腰勞作的艱辛。看到一籃籃新鮮的絲瓜被采摘出來,農民們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團隊成員們也被這份喜悅感染,紛紛表示這種親身體驗不僅讓他們更加理解農民的努力,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鄉村振興的決心。
圖為團隊成員與當地農民一起采摘絲瓜。周娟 供圖
創新與綠意:絲瓜絡產業的未來之歌
為推動窯墩村絲瓜絡產業的全方位繁榮,團隊成員們提出了前瞻性的建議,包括強化技術創新與品牌塑造,全面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與此同時,建議積極拓展深加工領域與國際市場,探索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以實現更高的經濟回報。基地還應將環保作為核心發展理念,努力實現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的雙贏,譜寫綠色發展的輝煌篇章。另外,團隊成員依托“安徽省健康睡眠家居產品工程研究中心”,還利用絲瓜種植產生的廢棄物—絲瓜籽,制備絲瓜籽油,開發了生物質聚氨酯粘彈性泡沫及其睡眠產品,實現了產品舒適因子的精準設計,積累了核心技術,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圖為團隊成員與村干部在窯墩村絲瓜絡儲存基地前合影留念。周娟 供圖
此次調研不僅讓團隊成員們深刻領略了舒城窯墩村絲瓜絡種植基地的獨特風采,更深化了對這一傳統農業產品邁向現代化進程的認識。團隊成員們滿懷信心,期待未來的舒城絲瓜絡產業能夠不斷壯大,成為農民幸福與希望的豐饒源泉,為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