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在鄉村振興征程中注入青春力量,并讓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2024年7月16日至7月20日,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書卷落地 扶智成長”鄉村振興暑期幫扶實踐團隊赴安徽黃山柯村鎮柯村村開展了“陽光之家”兒童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實地走訪調研、紅色記憶追溯等一系列面向不同群體的志愿服務活動與文化學習活動。
圖為實踐團隊在課間與孩子們玩游戲。趙宇佳 攝
筆耕不綴鄉野青苗 陽光滋育國之花朵 “快快快!老師們來了!老師們來了……”團隊成員們還沒走到村委會,就聽見門口有兩個小朋友探出頭來興奮地喊著,這正是實踐團隊第一天去“上課”的場景。
暑假漫長,實踐團隊與當地村委會協商,了解了當地存在留守兒童的問題,決定攜手建立“陽光之家”項目,以己學識,助彼成長。實踐團隊發現鄉村兒童的安全教育與通識教育是兩大迫切需求,并以此作為重點,“因地制宜,因時所需,因材施教”,制定相關教案與PPT稿件。
在安全教育中,團隊成員們開展了一系列如夏季防溺水、電信防詐騙、兒童防拐騙等防范課程,通過形式豐富的PPT展示與視頻教育,加上團隊成員的創意講解,孩子們顯然在心中樹立了一道安全防線。其中,當地民警在得知實踐團隊成立了“陽光之家”項目后,特地來到村委會積極協助實踐團隊,合作進行了一場“防溺水防電詐安全講座”。民警同志用親身經歷與職業知識,深度剖析了夏季溺水與電信詐騙的危害,以及教導小朋友們如何防范,這使得實踐團隊的安全教育更加的權威與專業。
值得一提的是,實踐團隊考慮到與當地人存在語言交流障礙,以及可以進一步促進鄉村兒童的普通話水平,所以實踐團隊特地開展了一門“推廣普通話”的通識教育課程。在課堂上,團隊成員通過說繞口令、看圖識字、易錯字解析等環節,讓孩子們明白了說好普通話的重要性。
“老師老師,你們明天還來嗎?”一位小女孩拉著團隊成員的衣角不舍地問到。短短幾天的“陽光之家”不僅促進了孩子們在這個夏季的身心健康,也在冥冥之中連接了團隊成員們與孩子們之間的羈絆。

圖為實踐團隊與民警同志開展安全教育講座。趙宇佳 攝
科普啟智馭計算機,知行合一興科學夢 作為計算機工程學院的學子們,實踐團隊深知科技對于鄉村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因此,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知識科普。
在課堂上,實踐團隊成員們通過科普講座、實操演示等方式向孩子們介紹了計算機知識、人工智能和編程軟件等新興科技工具。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有趣的例子讓孩子們了解了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和應用場景,“我想試試用AI(人工智能)畫一個宇宙戰艦”,“陽光之家”里唯一的初中生小柯說到,實踐團隊還通過讓孩子們親手操作計算機,經由團隊成員協助幫助他們在計算機上實現自己的“小想法”。
這些活動不僅激發了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還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希望能在他們心中埋下一顆科學夢想的種子。

圖為團隊成員向孩子普及計算機知識。趙宇佳 攝
重走紅軍革命道路,追溯紅色歷史記憶 經過實踐團隊查詢文獻和這幾日的親身調研,了解到該地不僅是“柯村暴動”的革命老區,還是皖南蘇維埃政府遺址,被稱作“皖南紅色第一村”。因此團隊成員充分感受到了當地濃厚的紅色文化,并特地前往柯村革命紀念館進行深入了解與學習。
實踐團隊在去往紀念館的路上,可謂是“五步一紅旗,十步一標語”,強烈的紅色文化讓他們感受到的是當地人民對“那段歷史那些人”的紀念與感謝。到達紀念館時,時候較晚,實踐團隊恰好遇見紅色講解員大叔下班,可是團隊成員這一路走來,內心早已被這紅色印記打動,滿懷對柯村村革命歷史的好奇,講解員大叔也是“拗不過”團隊成員的熱情,額外“加班”為他們繪聲繪色地敘述了“那段歷史那些人”。
“柯村星火,永不熄滅!”講解員大叔揮舞著手激動地說道。從柯村暴動,到紅軍反圍剿,再到北上抗日,那段沉重又振奮的歷史如雪泥鴻爪一般鐫刻在團隊成員的心中,下午很熱,流過隊員臉頰的不知是汗水還是淚水。這次,是柯村村給團隊成員們上了一次深入人心的思政教育課。

圖為紅色講解員為實踐團隊介紹柯村革命歷史。趙宇佳 攝
“書卷落地·扶智成長”鄉村振興暑期幫扶實踐團隊的本次活動不僅是形而上的認同,更是形而下的踐行。他們既借助在高校學得的專業知識,知行合一,來向當地村民科普新興知識、提供安全教育,又積極探尋柯村村的革命歷史,追溯紅色記憶,學習并銘記偉大愛國精神與民族精神,實現了大學生與鄉村的“雙向奔赴”。團隊成員經歷本次活動后將立志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為鄉村振興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